点此咨询:153-7620-8993

小贴士:阅读本文前,建议泡杯茶/咖啡,悠闲地享受这场有滋有味的财产知识盛宴。

导读:

结婚是一件喜事,但如果不提前做好财产规划,也很容易成为婚后的隐患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,婚前财产应该怎么界定?一起来揭秘吧!

婚前财产包括哪些?

个人专属

工资、奖金、津贴等劳动所得

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

婚前购置的个人用品

一方的知识产权收益(著作权、专利权等)

婚前财产的法律规定

民法典第1062条:

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。

也就是说,婚前财产一般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,离婚后不进行分割,仍然归一方个人所有。

不过,以下情况除外:

约定共有:婚前协议或婚后明确约定将婚前财产变为夫妻共同财产。

混合财产: 婚前财产与婚后共同财产混同不清,无法明确区分时,处理为夫妻共同财产。

婚前财产如何证明?

保留凭证:

收入证明(工资单、奖金单等)

继承、赠与证明

购买凭证(发票、收据等)

知识产权登记证书

离婚时如何处理婚前财产?

独立享有:

婚前财产归夫妻一方个人所有,离婚时不进行分割。

婚前房产如何界定?

确定产权人:

查看房产证,产权人为一方的即为婚前房产。

注意隐名产权(实际产权人与房产证姓名不一致),需出示相关证据证明。

区分首付款和婚后还贷:

婚前支付的首付款部分为婚前财产。

婚后还贷产生的增值部分为夫妻共同财产。

婚前购房婚后加名:

婚前购房后,一方婚后将另一方加为共有人,该部分份额转为夫妻共同财产。

但如果加名时明确约定为个人出资,该部分份额仍为一方的婚前财产。

互动环节:

对于婚前财产的界定,你有哪些看法或经验分享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让更多人受益于你的智慧。